j9.com绿源集团控股(02451.HK)净利润增长66.9% 布局机器人领域关键零部件研发

j9.com8月27日,绿源集团控股(开曼)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源集团控股”)披露2025年上半年业绩公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96亿元,同比增长22.2%;实现净利润1.10亿元,同比增长66.9%。

行业认为,得益于高性价比的产品、领先的研发和定制能力、健康的渠道品牌策略以及稳定的渠道资源,绿源集团控股扎实的基本面使得公司在上半年电动自行车市场复杂环境下脱颖而出。

绿源集团控股持续投资研发创新,不断夯实“液冷电机”的领先地位。同时,针对电池耐用性痛点,公司推出数字化电池管理系统,通过低温加热、高温调控智能技术,全方位守护电池安全。除了电动两轮车核心系统外,公司正积极布局机器人领域关键零部件的研发。今年7月,公司作为联合牵头单位,参与成立金华开发区机器人产业联盟。

业务情况来看,公司全场景生态服务,培育第三增长极。2025年,绿源集团控股成功推出LYVA品牌,瞄准追求健康品质生活、科技审美导向的都市中产人群,进军国内万元级别的高端电助力自行车市场。此外,还以“全场景轻出行方案”为战略核心,构建覆盖硬件、软件与服务的一体化生态,其产品矩阵覆盖通勤(液冷电动车)、运动(LYVA)、家庭(MODA系列)等全场景,满足用户多样性需求。同时,公司打造“3公里服务圈”,依托全国14000家智慧门店,提供租赁、上门维修、换电等即时服务,整合“租售换修”生态,形成行业首个商业模式闭环。从“产品销售”到“生态服务”的转型,让绿源集团控股从出行工具提供商升级为全场景解决方案服务商。

2025年9月1日,电动自行车新国标将正式实施。在监管趋严、门槛提升的背景下,大量技术落后的中小企业将面临出清压力,而具备强合规能力、研发能力和品牌影响力的头部企业,则有望在新一轮政策窗口期中实现品牌强化与份额提升。

从液冷电机技术突破到LYVA高端品牌升维,再到全场景生态服务落地,绿源集团控股始终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在三大增长动力的持续驱动下,公司发展已步入加速上升通道。凭借“核心技术筑壁垒、高端品牌拓新局、生态服务创价值”经营策略,公司有望在当下质量与品牌的竞争中实现突围,重塑中国轻出行产业新标杆。

j9.com合肥打造机器人秀场:为下一个“宇树”掐尖

j9.com“通过培训和指导,会让学生对机器人有更深度的理解和认识,也许会有第二个第三个王兴兴、姜哲源通过我们这个大赛诞生。”——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合肥)机器人事业部负责人孙丹丹,直抒胸臆。

8月底,合肥刚刚落幕一场全国顶尖机器人赛事——第二十七届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人形机器人专项赛全国决赛。来自全国100多所高校的参赛队伍带着320多台人形机器人,与产业资本及科创平台深度互动,加速推动前沿人才与创新成果的落地和转化。

巧合的是,优艾智合的张朝辉、零次方的闵宇恒、众擎机器人的赵同阳等,落户在合肥并大放异彩的机器人“新势力们”,都曾是各种赛事中的佼佼者。

投早、投小、投科技、投长期。

对于合肥来说,“最牛风投城市”正在通过教育界的各种赛事、展会等活动,完成投资目标的筛选与锁定。对于未来的“创业大佬”来说,在这里不仅能够解决创业亟需的“钱荒”,还能解决智能训练的数据“粮荒”。优艾智合曾在这里创造过——25天成功训练机器人走路的优异成果。

技术、资本、平台,再加一味“场景”,“合肥模式2.0”,正在为机器人产业“掐尖”。

图片来源: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

英雄的“出处” 产业的“起点”

8月23日至24日,第二十七届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人形机器人专项赛全国决赛在合肥举行,大赛吸引了来自全国近400所高校的6000余名学生积极参与。

最终,经过校赛、省赛、半决赛三轮角逐,来自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苏州大学等100多所高校的200余支晋级队伍,带着320多台人形机器人进入全国总决赛,在合肥激烈开展人形机器人的前沿技术角逐。

图片来源: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

作为国内影响力最大、综合技术水平最高的机器人学科竞赛之一,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自1999年创办以来,已吸引全国超1000所高校、46万余人次参与。

根据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官网显示,该大赛是全国普通高等学科竞赛,早前更侧重机器人学科教育和技术指导,形式主要以比赛为主。去年开始,机器人大赛逐步升级,比赛之上,更聚焦举办城市的经济与产业发展趋势,从“象牙塔”走到真实场景,加速产业落地。

今年,第二十七届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人形机器人专项赛全国决赛落在合肥,基于本地集聚的大量高端制造企业和人才,聚焦人形机器人及具身智能技术的创新与实战应用,重点围绕以新能源汽车生产为代表的高端制造场景,推动相关技术突破及应用落地。

图片来源: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

高校的赛事本身也在演进——愈发注重与实际应用更贴近,更易于产业落地转化。基于本地高端制造企业与人才资源的高度集聚,合肥也正在通过此类高水平竞赛,按照“投早、投小、投科技、投长期”原则,积极发掘早期优质项目与技术团队。更重要的是,发掘培育行业领军人才,强化技术人才包括市场化在内的“六边形能力”,更快完成产业落地。

为产业“掐尖”

此次大赛依托合肥新能源产业基础,将全国顶尖的高校团队汇聚于此,意义远不止于一场竞赛。更是一次高效的“全国掐尖”行动,让合肥得以零距离洞察机器人领域的最前沿技术动向,并直接触达与遴选未来的顶尖人才团队与项目。

这为资本提供了精准指引,可以更早地发现潜力项目、更小处布局硬核科技、更坚定地投向具备突破性的硬科技团队,从而为“合肥模式”的投早、投小、投科技、投长期”的资本策略提供清晰方向,进一步巩固合肥在机器人产业生态中的先发与引领优势。

图片来源: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

在机器人产业领域,合肥已建立一套系统化和完善化的产业资本运作机制。以“政府领投、市场跟投、围绕产业链整合上下游资源”为核心,既充分发挥国有资本的战略性布局能力,又广泛激活社会资本的产业协同效应。

本届大赛期间,合肥市投资促进局、科大硅谷、国先中心联合主办“创投城市计划”机器人新质生产力路演活动。安徽具身因赛科技有限公司、安徽中科米点传感器有限公司等5家机器人企业现场展开路演,省人工智能公司、建投资本、兴泰资本等省市级基金平台,以及梅花创投、云岫资本等近20家投资机构积极参与对接。

图片来源: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

据公开信息显示,“创投城市计划”,是合肥市于2022年创新推出的资本招商和产业培育平台,主要目的是解决招商引资项目融资难、融资慢等痛点,推动资本与项目高效对接。

2024年,合肥市进一步升级打造“创投城市计划2.0”版,从单一资本对接升级为全要素资源整合平台。2025年6月,安徽省“基金地市行”活动首站与合肥“创投城市计划”开展生态共建合作,建立省市投贷联动、基金产业协同、生态资源共享三大合作机制,精准导入省级千亿基金资源,赋能合肥“6+5+X”战新产业布局。

据合肥市投资促进局公开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创投城市计划”已开展项目对接、路演等活动600余场,帮助1400个产业项目进行融资对接,推进510个项目签约落地,获融资支持323亿元,撬动总投资2160亿元。

投资一种“生态”

合肥的产业发展思路是把“投资一个项目”和“投资一个产业”升级为“投资一种生态”。这种生态的核心在于,通过高能级平台汇聚技术、资本、人才与最关键的应用场景,形成自我强化、闭环运行的创新体系。

资本明确了具体的投资思路和方向,合肥众多高能级科创服务平台,如国先中心、科大硅谷、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从平台侧进一步打通机器人产业从技术到成果的转化落地路径。

图片来源: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

国先中心机器人事业部负责人孙丹丹在此次大赛中接受采访时表示:“国先中心系统化推进智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强化公共服务平台的载体功能,将人才、技术、场景、资本、政策等资源有效整合,形成集聚效应。”

截至目前,合肥已集聚177家机器人产业链企业,涵盖近20家“大小脑”企业、20家核心部组件企业、10余家人形机器人整机企业及近80家配套企业,2024年营收324亿元。

这背后得益于,国先中心创新推出多个公共服务平台和载体,为合肥机器人产业提供场景应用和技术验证,如零部件加工平台、场景训练平台、产品测试平台和竞技赛事平台等。

2025年5月,由国先中心与瑶海区合作共建的具身智能数据预训练场正式开放。作为合肥智能机器人四大公共服务平台中的核心板块,已建成共计700㎡的1:1全真训练场景,开展了10余个真实场景的数据采集和训练验证工作。

图片来源: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官微

训练场内,通过“场景-数据-算法-生态”四维联动模式,工业场景可1:1真实复刻仓库搬运、生产线分拣等作业环境,配备多模态具身智能通用机器人,支持多机协同作业;商服场景搭建商业导览、零售分拣、餐饮服务等实景空间,推动机器人在消费领域的规模化应用;家庭场景集成智能家电、多模态AIOT交互设备,重点突破人机共融的家庭服务能力。

到2025年底,该数据预训练场将扩建到5000㎡,并面向全国征招20余家本体企业、超100台机器人,同时开训30个以上细分场景。

目前,从新能源汽车到智能机器人,从精准投引到生态构建,从赛事集聚到场景开放,合肥已在全国人形机器人创新版图中牢牢占据一席之地。

根据国先中心介绍,未来,合肥将发布更多场景需求、聚集更多产业人才、转化更多科研成果,最终构建“场景吸引人才、人才攻克技术、技术赋能产业、产业反哺场景”的闭环生态。

 
j9.com南非成功实施首例机器人辅助供体肾脏切除手术

j9.com南非斯泰伦博斯大学日前发表声明说,该机构联合南非一家医院成功完成了该国首例机器人辅助供体肾脏切除手术。

该手术涉及一位45岁的母亲为24岁的女儿捐献肾脏,由西开普省泰格贝格医院和斯泰伦博斯大学联合团队完成。该团队泌尿科医生使用机器人平台操控4个机械臂,以极高精度实施了供体肾脏切除手术。

声明说,手术仅用时不到90分钟,机器人平台使得手术创口更小,减少术后疼痛并加快恢复速度。作为供体的母亲于第二天出院,顺利移植给女儿的肾脏已开始产生尿液,表明移植的器官功能正常。(新华社)

j9.com协作机器人“双杰”仍未走出亏损泥潭

j9.com尽管协作机器人市场持续高增长,被誉为行业“双杰”的越疆科技(02432.HK)与节卡股份,今年上半年仍未能实现整体盈利。

8月28日晚,协作机器人第一股越疆科技交出其上市以来首份半年报,实现营业收入1.53亿元,同比增长增加27.1%;净亏损4087万元,同比收窄31.8%;经调整净亏损2295万元,同比收窄34.4%。

2021-2024年,该公司分别亏损了4176万元、5248万元、1.03亿元和9536万元。

上半年,越疆科技整体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43.9%增加至47%;若不计入销售成本中的存货减值影响,毛利率稳定于49.4%,较去年同期增长了0.1个百分点

该公司表示,其业绩增长主要受机器人产品矩阵持续丰富及市场渗透率提升所驱动,其中六轴协作机器人销售额实现大幅增长。

越疆科技成立于2015年,该公司主要从事协作机器人开发、制造及商业化。2024年12月23日,越疆科技正式在香港交易所主板挂牌,股份简称为“越疆”。

协作机器人是一种新型的工业机器人,具有可操作性机械臂的机器人,能够与人在同一工作空间内协同作业,具有安全、易用、灵活的特征。协作机器人行业目前正处于快速成长期。

与此同时,另一家协作机器人企业节卡股份上半年亏损进一步扩大。

根据节卡股份8月1日披露的招股书,其中期营业收入为1.74亿元,同比增长4.29%;归母净利润为-1996.56万元,较去年同期亏损额增加了1671.15万元,同比扩大逾5倍。

对此,节卡股份表示,今年半年,其加大研发投入、新增部分境内外经营场所、利息收入有所下降,使得期间费用发生额比上年同期增加1248.26万元。另一方面,虽然机器人整机业务的毛利率有所提高,但毛利率相对较低的系统集成业务收入占比大幅提升,拉低了整体盈利水平,使得营业毛利同比减少了314.54万元。

节卡股份指出,上半年亏损主要来自于一季度,该季度通常为销售淡季,收入占全年比重相对较低,二季度公司已实现盈亏平衡。

2022-2024年,节卡股份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73.57万元、-2854.73万元、622.8万元;扣除政府补贴等非经常性损益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4万元、-3567.93万元及-227.82万元。截至2024年12月末,该公司累计未分配利润为-5803.40万元。

今年上半年节卡股份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6159.17万元,去年同期为-455.07万元,主要原因为上半年采购付款相对较多,使得经营活动现金流为负。

节卡股份主营业务为协作机器人整机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并从事包括集成设备及自动化产线在内的机器人系统集成业务。

越疆科技的主要产品为六轴协作机器人、四轴协作机器人和复合机器人等。

具体来看,其六轴协作机器人收入9364.6万元,同比增长46.7%,占总收入61.2%;四轴协作机器人收入3958.2万元,同比增长7.7%,占总收入25.9%;复合机器人收入1664.7万元,同比增长13.1%,占总收入10.9%。

该公司指出六轴协作机器人销售收入增加,一方面是由于产品类型丰富,重负载六轴协作机器人产品于本期获得增长动力另一方面,随着汽车制造、3C电子、医疗和商业零售领域的上下料、装配和检测等核心应用场景的持续拓展和深入,带动六轴协作机器人产品销量大幅增加,推动境内收入增长56.7%

从应用场景来看,该公司工业场景收入8110.7万元,同比增长22.4%,占总收入比例超过五成;教育场景收入5766.2万元,同比增长18.3%,占总收入37.8%;商业场景收入1377.0万元,同比增长达165.5%。

越疆科技表示,在商业领域,其咖啡机器人、艾灸理疗机器人、炒菜机器人等复合机器人也实现了批量出货,持续放量。

半年报指出,截至目前,越疆科技全球累计出货量突破9万台,产品应用于工业制造、商业零售、医疗手术、健康理疗、科研教育等领域,覆盖全球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

协作机器人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研发费用成为企业重要支出。

2025年上半年,越疆科技研发费用为4090万元,同比增长30.3%主要原因在于该公司持续加大关键技术和智能机器人的研发投入,导致研发人员增加、雇员福利开支增加,以及研发物料等投入增加。

2022-2024年,越疆科技研发费用分别为5210万元、7050万元、7180万元,分别占年度收入的21.6%、24.6%、19.2%。

节卡股份在研发方面投入巨大,2022年-2024年期间研发费用分别4750.92万元、7312.89万元及8623.16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6.92%、20.92%及21.53%。

值得一提的是,节卡股份是2025年首家IPO上会前被取消审议的企业。

8月7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告,原定于8月8日审议节卡股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的申请,因发行人尚有相关事项需进一步核查,按照规则程序决定取消本次审议会议。

2025年上半年,协作机器人市场持续蓬勃发展。根据MIR DATABANK数据,上半年中国协作机器人市场规模同比增长约47%,累计销量接近2万台;其中仅二季度市场规模就超2024年全年的三分之一,销量超一万台,市场规模同比增长52%。

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预计,2025年中国协作机器人(含四轴)市场销量将达到5.03万台,同比增长25.75%。预计至2028年,中国协作机器人销量将接近12.4万台,市场规模将超过50亿元。